(北京讯)中国篮球协会近日正式向各CBA俱乐部发出通知,邀请其推荐优秀本土球员,备战2025年男篮亚洲杯及新周期国际赛事,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男篮在经历国际大赛历练后,正以更开放、更系统化的开云官网思路重构人才选拔体系,为新一轮奥运周期储备核心力量。
构建协同选拔机制 拓宽人才储备通道
根据中国篮协向俱乐部下发的《关于推荐男篮亚洲杯备战候选球员的通知》,各俱乐部可结合球员2024-2025赛季CBA联赛表现、技术特点及发展潜力,推荐一至两名符合国家队建设需求的球员,推荐名单将由国家队教练组综合评估,最终确定集训人选。
这一推荐机制不同于以往以教练组主观评估为主的选拔模式,开云下载将俱乐部纳入人才发现体系,既强化了职业联赛与国家队的有机衔接,也使得球员在联赛中的持续表现能更直接地转化为入选国家队的依据,篮球评论员张宇飞指出:“俱乐部长期跟踪球员训练和比赛,对其技术短板、心理素质和成长轨迹有着更深入的了解,这种‘自下而上’的推荐机制,有助于避免优秀球员因短期状态波动或关注度不足而被埋没。”

新老交替关键期 阵容结构面临优化
当前中国男篮正处于新老交替的重要阶段,随着部分老将逐渐淡出国际赛场,如何构建以中生代球员为骨干、新生代力量为补充的阵容体系,成为国家队建设的核心课题,2023年世界杯及亚运会的失利,暴露出球队在对抗强度、外线投射及关键时刻执行力等方面的不足,加速了阵容更新的迫切性。
从本赛季CBA联赛表现看,一批年轻球员展现出值得期待的成长势头,浙江队的锋线球员李俊昊持续提升攻防稳定性,场均贡献18.5分5.3篮板;广州队的控卫陈泽铭在组织串联和关键球处理上进步显著;青岛队的内线新星王浩然则凭借出色的运动能力和篮下终结效率,成为联盟最具潜力的年轻长人之一,这些球员通过俱乐部推荐渠道进入国家队考察范围,将为本已竞争激烈的锋线及后卫线注入新的活力。
赵继伟、胡金秋等处于当打之年的核心球员,仍将是国家队中流砥柱,他们的国际比赛经验和对战术体系的熟悉程度,对于亚洲杯这类赛会制比赛至关重要,国家队教练组的目标,是形成“老将传帮带、中坚挑大梁、新锐敢冲击”的良性梯队结构。
技战术风格重塑 强调空间与速度
据悉,新一期国家队的组建将紧密结合主帅的战术理念,尽管面临国际大赛成绩压力,但团队篮球、快速转换和精准投射仍是球队着力打造的技战术标签,在现代篮球强调空间与节奏的潮流下,具备稳定三分投射能力的前锋、拥有突破分球创造力的后卫,以及能护筐、能换防的机动型内线,将成为重点考察对象。

“从联赛数据看,本赛季三分命中率超过39%的本土球员达到17人,比上赛季增加5人,这是一个积极信号。”资深篮球分析师杨健表示,“但国际赛场的高强度防守下保持投篮稳定性,仍是巨大挑战,国家队需要那些不仅能在联赛得分,更能适应FIBA比赛节奏的球员。”
俱乐部与国家队的利益平衡
中国篮协此次开放球员推荐,也体现出对俱乐部利益的尊重与协同,通知中明确,将充分考虑联赛赛程与国家队集训的协调,在保证球员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备战计划,对于在国家队比赛中表现出色的球员,其所属俱乐部将在人才培养、青少年集训等方面获得相应政策支持。
“俱乐部是人才培养的根基,”某CBA俱乐部总经理透露,“这种推荐机制增强了我们的参与感和责任感,我们会认真评估,推荐那些技战术特点符合国家队需求、同时身心都做好为国征战准备的球员。”
亚洲杯赛场:挑战与机遇并存
2025年男篮亚洲杯将是中国男篮重新证明自身在亚洲篮坛地位的关键一役,随着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大洋洲球队的持续强势,以及日本、菲律宾等队的快速崛起,亚洲篮坛竞争格局已发生深刻变化,中国队若想夺回亚洲冠军,不仅需要发挥内线传统优势,更要在外线攻防、整体机动性上实现升级。
此次通过俱乐部渠道拓宽选材面,正是应对这一挑战的积极尝试,发掘更多具备特色技术的“功能性球员”,丰富战术选择,将成为提升球队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中国篮协主动打通俱乐部与国家队的人才荐举通道,是深化篮球管理体系改革的一次务实探索,在充分尊重职业联赛规律的基础上,构建更科学、更开放的国家队建设模式,不仅关乎近期亚洲杯战绩,更影响着中国男篮长远发展的根基,随着各俱乐部推荐名单陆续提交,新一届国家队的雏形即将浮出水面,其组建成效将在亚洲杯的赛场上接受检验。